Z-library可以通过自己创建的bot查找电子书了
然后在Telegram @BotFather 创建一个新的bot,把BotFather发的消息粘贴到网站的输入框中,点击连接,就能使用自己的bot了
🤖 投稿:@ZaiHuabot
📣 频道:@TestFlightCN
我是觉得张艺谋的《满江红》拍前面那两个多小时,就是为了后面那个万人诗朗诵。他的审美真是万年不变,永远迷恋团体操,大合唱。先想好,这里应该以什么情绪来,当然得煽情啊,那你让一个反派来读能有啥情绪,于是又安排了个替身的反转。不过这个替身当时骗到我了,雷佳音在慷慨激昂地读诗时,我觉得这没对,他这情绪是错的。替身翻转之后,噢,原来是这么回事。不过,我现在真是看不上翻转这个“技法”了,尤其是这几年被中国的国产片导演用烂了,大家都不太会好好讲故事,动不动就反转。转一次转得好也就罢了,转三次四次我就觉得你他娘的拿我当猴耍呢。吃反转的时候过了很久了,当年被《第六感》、《小岛惊魂》那种反转惊呆了。后来看《神盾特工局》,也还算是很吃那些反转。现在不行了,看见反转最多在心里“哦”。今天又看见《深海》在转,那么稀烂的故事也厚着脸皮玩反转,够了够了。
如今能让我抛弃价值审视沉浸其中的,就只有秦腔戏了。秦腔里除了少数几个有名著兜底的新编现代戏之外,传统剧目无一例外完全无法带着脑子去看。像《金沙滩》这种忠君到把一堆儿子全献出去给自己竖碑立传的戏,要不是像我这种从小被洗脑已经病入膏荒的戏迷,谁能看得下去呀。价值观基本正常的,像《祝福》、《白鹿原》、《日本婆姨关中汉》这些现代戏,只有唱念、没有作打,又少了很多传统戏剧服华道带来的视觉美感,中老年人就不大爱看。年轻人没经过小时候的熏陶,也不爱看你慢慢腾腾一唱三叹。笼络不住基本盘,又争取不来新流量,只能慢慢被遗忘了。而价值观糟烂的传统剧目,等连我这一代人都死完了以后,看谁还要看你呢。那天在西安易俗社,有个中年人带着一家老小六口来看戏,买的380元一位的票,女儿开场很激动,鼓掌很用力,没多久就开始打瞌睡了。只有这大哥自己是真的爱,一边跟着哼哼一边还给旁边的人讲解剧情。他是比我还懂,《打神告庙》这一折,我看是看过不少次,要讲上下文,我就不知道,他都懂。我就在想,等他死了,他的女儿会不会在某天想起这年春节,曾和父亲一起看过一场完全不记得剧情的戏(大过年的干嘛骂人家死,呸呸),而那时候没准再没有戏了。
重读《倚天屠龙记》,才意识到金庸武侠和中医体系是相辅相承不可分隔的。金庸在其中展现出来的“武学修为”和他的“中医修为”一样“深不可测”,感觉依样划葫芦,他在武学上,其码得是个王语嫣或者觉远,放到现在,当个博导没问题。医学上,怎么也得是个当代胡青牛。他花大量篇幅写蝴蝶谷的一切,胡青牛的治病方法,张无忌的理论学习加实践,各种穴道、经络理论,显然得是得懂不少中医理论才能写出来。但是,以我一个中医麻瓜的眼光看来,其中胡诌的成分也居多。比如为了表示胡青牛的医术之高超,让金花婆婆打伤各派十五人,来蝴蝶谷求医这一节,说是有的断其双手,左手接右手、右手接左手;还比如说逼其中一位生吞活的水蛭,水蛭进入肚腹还能作妖等等。这病都是假的,治疗方法当然也是胡说八道了。小时候不懂,读的时候就很能入戏。现在看起来,就不大行了。我以前可惜武侠这么好的“民粹”怎么就渐渐没落了呢?重读知道,当年让你十分入戏的那些段落,如今就像是中国的偶像剧里强行撒糖的桥段,不堪入目了。所以现在流行玄幻了,硬设定反正,你也联系不到现实去。
今天在西安易俗社的小剧场看了一场秦腔戏。西安易俗社这个名字,在我做为一个秦腔戏迷的心目中,类似圣地。从小,收音机里放的那些秦腔戏,大都出自此社。那些从前耳熟能详的秦腔名家,也大都出自于这里。有相当一段时间,每次路过西安,总想去看场戏,但好像总被其它事搅扰,且不得其门而入。这次终于一个人,闲逛至此,斥巨资买了张票。表演很精神,多年夙愿一朝得偿,比吃到正宗肉夹馍还令人开心。
小时候看过很多现场,乡镇都有戏院,一个大大的院子,尽头一个高出地面两米左右的戏台。唱戏多在过节,戏台上尽管唱,戏台下干什么的都有。大人或坐或站,小孩子或叫或闹,还有卖油膏、麻花和凉皮的摊贩。有些人,趁机和远在外村的亲戚见面。更有些人,带孩子来此说媒。写到这里,似乎还记得很小很小时,晚上跟着妈妈去看戏,撑不到结束,睡着了被抱着回家的感觉。睡眼惺忪中,听到大人们还在议论刚看的戏。有时候,是拉着架子车,架子车里铺一装破被,坐着老人和孩子。
今天人生第一次坐剧场里看戏,想着要是能带我妈来一次就好了,她一定会很开心。
我是多少有些报复性出行啦,我并没有什么景点想要去参观,只是想要享受自由行走的感觉,毕竟被欠了好几年。 我来西安啦,想吃个肉夹馍,看场秦腔戏。但是大街上没什么开着的饭馆,最后叫外卖到酒店吃。酒店里有个机器人,每次下楼都看到它在电梯里上上下下送东西。这个酒店所在的建筑是典型西安式的,占地面积大,因此走廊曲径通幽,这机器人可比人的效率高得多。外卖也是它送上来的,我还跟它说了谢谢。其实更该谢的是把外卖送到酒店大堂的骑手,西安比成都冷得多,今天最高只1度,最低零下10度。虽然配送费比成都贵,但最终吃到了心念的肉夹馍和烩麻食,就不枉此行。晚上出门逛去回民街,那里是另一番天地,用白云来讲就是“红旗招展,淫山淫海”。我进酒店大堂时,又看到机器人进入电梯的背影。突然有种很可笑的同情心,像是《百妖谱》里的庆忌,被人类那样剥削,仍然忠心耿耿,无怨无悔。好像以前京东有送货机器人的,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推广开来。
“你明白吗?”“明白了。”